1962年暮春,與老師,亞彭,陳應鏗...等到大埔摩囉潭寫生。
當日下午陰霾密佈,但天氣悶熱,渾身都是汗,我首先讚成亞彭的提議,
先到溪中的水潭浸個涼快,一償"浴乎沂,風乎舞雩"的感覺。(註一)
正享受清涼的浸浴中,忽然下了場大雨,急忙覓地以避,甚為狼狽,已而遂晴。
這畫坐於溪邊一揮而就,但覺流水落花,已然春去。 故於畫展中題名為"春歸何處"。(註二)
(註一) 論語 先進:
曾皙言志
"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。"
(註二)
春歸何處?寂寞無行路。若有人知春去處,喚取歸來同住。
春無蹤跡誰知? 除非問取黃鸝 。百囀無人能解,因風吹過薔薇。--- 黃庭堅--清平樂詞
|